党的十八大以来,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“四好农村路”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坚定不移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实现跨越式发展,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当好开路先锋。
2014年,习首次提出“四好农村路”发展理念,四川紧紧围绕建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目标,实现了农村公路总里程、新改建里程、全国示范县总量、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、乡村客运车辆和线路等“七个全国第一”。
以“建好”强基础,农村公路实现通村畅乡。四川累计投入超过3000亿元,新改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,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8.8万公里跃升至37.5万公里,路网规模位居全国第一。新增3.3万个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,75.8%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、85.6%的较大规模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,累计建成产业路、旅游路1.43万公里。
以“管好”强治理,路网服务能力明显提升。“县有公路管理机构、乡有交管站、村有养护队”的管养体系日益完善,县、乡、村三级“路长制”实现全覆盖,全省共有路长5.5万人,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2.5万余个,发动约50万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。大力实施路域环境整治,建成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路1.4万公里,打造36条畅安舒美的“最美农村路”。
以“养好”强保障,擦亮服务民生温暖底色。四川搭建完善省、市、县三级养护资金保障体系,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%,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由10年前的68%上升到85.4%,等级公路比例从70%提高至97.8%,沥青水泥路面比例从50%提高至94.9%。累计建成安防工程10.6万公里、渡改公路桥567座、铁索改桥170座、危旧桥梁改造1900余座,全面结束“溜索时代”。
以“运好”强服务,打造农村运输四川名片。四川深入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,实施人民满意乡村运输“金通工程”。累计发展农村客运班线万辆,因地制宜开通“赶场车”“学生车”“务工车”等便民客运,实现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%通客车。发展交邮联运线条,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11个,县乡物流节点覆盖率达100%。
以“示范”强引领,奋力推动全域提质增效。四川创建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36个,总数居全国第一;创建全国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市域突出单位1个、全国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5个;连续3年举行全省“5·26”爱路日活动,评选“最美路长”“最美护路员”“最美农村路”,色达县五色海旅游环线条公路先后被交通运输部评为“十大最美农村路”。
近年来,四川交通运输系统探索形成“五个结合”发展模式,为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“四川样板”。
坚持党政主导与发动群众相结合。四川省委、省政府始终格外的重视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四川省人大出台《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》强化法治保障,四川省委连续多年将“四好农村路”纳入一号文件统筹部署,并先后出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、管养体制改革等系列纲领文件。同时落实“七公开”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,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,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,让群众真正成为农村公路发展的决策者、参与者和受益者。
坚持公路发展与服务大局相结合。充分的发挥农村公路在引领城镇发展、优化农村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作用,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、乡村振兴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,先后启动实施县乡道改善、幸福美丽乡村路、撤并建制村畅通路、自然村(组)路等专项工程,全力推进路网提档升级、相互连通、延伸覆盖,农村公路通村达组、联通城乡,不断拓展农村多元产业链,放大农村地区资产资源经济效应,为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支撑。
坚持补齐短板与提升品质相结合。连续启动实施四轮甘孜藏族自治州、三轮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多个惠及高原和民族地区的专项推进方案,推动三州民族地区所有县通2条以上高速公路,农村公路通村达组。聚焦安全短板,针对性实施危旧桥梁改造、渡口改桥、溜索和铁索改桥、安全生命防护工程。大力推进农村公路与美丽乡村、旅游景区、农业产业园区等融合发展,完善停车充电、购物观景等服务设施,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。
坚持管养改革与智慧转型相结合。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,率先成立资产数字化管理研究中心,开发应用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采集App,60%以上的县(市、区)建有数字化管理平台,实现农村公路规划、建设、养护全过程监管。推进公路运营信息化管理,研究推广桥梁安全监测、路况技术评定、视频智能巡查、安防设施智能物联控制等技术,实现重点路段、重要节点安全风险主动防控、智能监测,推动农村公路管养向更高水平发展。
坚持保障出行与物流增效相结合。把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作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首要突破口,创新实施乡村运输“金通工程”,全面规范乡村客运形象,实现乡村客运车身外观、驾驶员工装工牌、乡村客运标识、监管投诉反馈平台“四统一”。优化客运服务品质,构建班线为主、公交配套、预约响应兜底的普惠便捷乡村客运服务体系。推进“金通工程·天府交邮通”发展,推广“一站多能、多站合一”模式,整合客运、物流、邮快、供销等领域资源。
去年5月,习再次作出重要指示,为“四好农村路”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四川坚定围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总目标,奋力开启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。
畅通路网优循环。四川聚焦畅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大力实施自然村(组)通硬化路工程,逐步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。推进骨干通道服务能力提升,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、建制村通等级路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,推动道路品质提升。专项整治农村老旧破损路,着力提升路网服务水平,以农村公路“微循环”畅通城乡融合“大动脉”。
系统整治保安全。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,加快存量危旧桥梁销号,推进农村公路漫水桥、山洪泥石流冲沟风险桥梁整治。开展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查漏补缺,提升农村公路本质安全能力。按照“平急两用”的原则,跨区域布局机械化养护与应急保通中心,加强专业化应急力量建设。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,探索应急抢险设备更新,提升抢险救援能力。
提升效率强服务。完善农村运输服务体系,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,鼓励提供片区运营、网约出行等服务。持续推进交通运输、商务、邮政快递、供销等领域优势资源节约集约发展,促进乡村物流市场主体降本提质增效,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。全面升级和推广全省农村客货邮运营服务信息系统,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共用、信息跟踪查询。
改革创新精管理。修订《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》,进一步规范建设、管理、养护和运输各项工作。制定规范“路长制”运行指导意见,夯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。开展农村公路参建单位信用分级评价,营造规范有序、诚实守信的建设市场环境。扎实开展农村公路“一路一档”信息化建设,推动公路资产数字化管理,提升治理效能。
综合施策抓养护。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,持续提升路况水平。因地制宜推广养护市场化和农村公路与普通国省道合并养护等模式,提高养护规模化、专业化水平。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绩效管理,保障日常养护常态化开展。研究推进公路灾毁保险,探索形成灾后修复资金筹集新机制。推动路域环境洁化、绿化、美化,着力打造一批美丽农村路,充分展示四川农村地区好山、好水、好风光。
融合发展促共富。依托大峨眉、大九寨、大香格里拉、大蜀道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,持续推进“农村公路+”发展。加强建设产业路、旅游路,提升乡村经济节点对外畅通水平,支撑产业扩规模、景区增人流。充分的利用农村客货场站、公路养护站等闲置资源,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的公路服务区,拓展充电、如厕、停车等功能。试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物流通道,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仓储节点、外运骨干大通道高效联通。